cX
Cr
据今天的新京报消息:自美司法部披露美国控制组件公司(CCI)在全球行贿,在CCI的行贿名单中有6家中国公司,其中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后,很快,中海油做出回应,声明称公司的内部调查已结束,“结果显示没有员工收受贿赂”。而中石油及其它几家中国公司尚未就此做出回应。 ^PW}1x
r>Kc]H!X
美国司法部日前公布的文件显示,CCI从2003年到2007年在30多个国家行贿约236次,由此获利约4650万美元。有6家中国公司也在CCI贿赂名单中。分别是,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、江苏核电有限公司、国华能源有限公司、中国石油材料设备有限公司、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。 }dfT1v P}
"qZ ,v|g|
昨日,中海油总公司发来声明。声明说,在美国司法部通报此事后,公司就组织了5个调查组对全系统过去8年间与CCI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。调查显示,在此期间,中海油共有11个单位(项目)与CCI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。所有环节均未发现违规现象。 @F/yYD
(Sz_(E
gU
中海油还称,总公司曾就此事请CCI协助调查。 CCI母公司IMI公司于今年6月22日正式复信,指出:IMI公司的外部律师已告知美国司法部,这些收款人并不是中海油的员工,而是前CCI员工或他们的亲属及朋友。“极可能是这些CCI前员工及其同伙私吞了这笔钱”。IMI公司重申,“并无证据证明这些钱真正到了中海油员工的手中。” o2pSl+}n
xi
3$i4
B
据悉,中海油曾向97名员工进行了内部调查。“结果表明,中海油所有参与CCI产品采办工作的商务合同、工程技术人员及主管领导等人员全部作出了书面承诺,保证没有违反廉洁从业相关规定。”此外,中海油与CCI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。CCI母公司中国总裁向中国海油复信表示,“并无证据证明这些钱真正到了中海油员工的手中……” Tw+!&,_
Vy{oA9,-~
且不说这种自我调查的可信度有多高,就是这个“对外沟通”也很有趣:“被曝受贿者”向“被曝行贿者”讨清白,让行贿者怎么回答? CJ Ln6R
~K
R_26'x
我们当然愿意相信本国企业是清白无辜、纯洁无瑕的。既然如此,美国司法部就是对中海油进行诽谤。作为中国石油三巨头之一,中海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,它的声誉直接关系到它的市场价值,牵涉到它的对外形象。美国司法部竟然光天化日诽谤咱,岂不是欺人太甚? \VF=,Om
IDK9
中美两国都有法律,两国的法律不够用还有国际法。强烈建议中海油拿起法律的武器,状告美国司法部。状告不了,还可以请有关部门提起外交抗议。最关键的是,有关企业有没有打一场国际官司的勇气和底气? *u>]' 6PTX
.P\{wqh
_9ucKh
■ 律师观点 ^Q.N|9bhP
jLUMx%I9
“国内相关部门不能缺位” q=c:2GsWr
sa_7.
对于外国公司在中国行贿事件,昨日有律师称,对于国外司法部门提供的线索,国内的司法部门不能缺位,可以主动介入。 yU`t42T
6Z:S%
昨日,北京市邦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明俊表示,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,北京当地的检察院可以在掌握了相关线索后,如上述美国司法部的公告等,主动开展调查。刘明俊表示,企业内部的纪检部门、国资委的纪检部门都可以调查。如确实收受贿赂,则需移交司法部门处理。“其实可以管的部门非常多,就看到底管不管”。 n 8bZ O
(pDa4>Ca
2003年,朗讯贿赂事件爆发后,朗讯中国公司的几位高管被美国公司总部解职,并面临美国司法部门的追责。但在国内,到目前为止,却没有相关部门调查朗讯中国数百万美元贿赂金的去向,并追究相关人士的责任。 se^-*V
H!C53)^
|
一共有 1 条评论